95后天才曹原,解开百年难题,拒绝美国高薪,果断回到中国
如果有一天一位中国小伙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,我绝不惊讶,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。他仅用1年的时间,就成功解决困扰科学界107年的石墨超导问题,22岁荣登全球年度十大科学家榜单之首。一天之内2篇论文刊发Nature,3年时间5篇论文登上《自然》。他就是年仅25岁的天才少年博士——曹原!被人们誉为:国之栋梁的表率,90后“海啸级”后浪的他,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?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位轰动世界的传奇天才少年,记得给这个天才点个赞!

曹原,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,2007年,曹原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,仅用三年的时间就读完小学、初中和高中的课程。14岁的他于2010年参加高考,以699分进入中科大少年班,人人夸他是天才中的天才。
更神的是,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天才少年,会像其他天才被美国收割时,他回到中科大,说了一句话,“我要回国,因为我是中国人”。
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,没错,上次说出这句话的,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,而这次说出这句话的是曹原。
有人夸他是天才,但天才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铸就,一路走来,从深圳走出的天才少年,终究又回到了祖国,这一路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呢?
用“神童”这个词形容小时候的曹原,可谓是当之无愧的。科学天赋在幼时就有所显现,年幼的他会将电子产品拆下来反复研究,最后再把这些电子产品还原。
而他就生活在电子科技之都深圳,他的家在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——罗湖的华强北,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随处可见。生活环境为培养他的科学天赋提供了沃土。
他常常沉浸在这个电子产品的天堂,错过了回家时间,父母便会把他从电子世界拽回现实,领回家。
于是,在他11岁时,他母亲为他申请了著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,这个学校可不得了,它专门培养“天才少年”,就是说,那些天赋异禀的少年才能登入门槛。
因为从小远远超过同龄人的智力水平,曹原被深圳耀华实验学校选中,进入了这所因超常教育而著名的学校。
曹原在深圳耀华实验小学超常班里接受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,凭着自身的努力和他过人的天赋,只花了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小学知识的学习,又花了两年时间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内容。
仅花了三年,14岁的曹原踏上了高考征途,在那一年他以699分的高分,敲开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大门。继少年班之后,他又靠着努力迈进了“严济慈物理精英班”,朝着未来顶级科学家这个方向前进。
大学时,他还做了美国密歇根大学与牛津大学的交换生,就在这期间,21岁的曹原和导师Jarillo-Herrero摸到了打开学界百年难题大门的钥匙。
MK体育恩波利合作伙伴第一次在《Nature(自然)》杂志发表论文的那年,曹原只有22岁,其关于石墨烯超导效应的两篇论文却可谓是平地一声惊雷,解开了学界107年的难题的同时,让《Nature(自然)》措手不及,来不及排版就进行了消息公布,也向学界投下了一颗炸弹,让国际学界彻底炸开了锅。
整整107年去,学界都在为了找到能量消耗少的导体不断尝试和努力,在探索过程中,石墨烯成了科学家们发现的“新大陆”。石墨烯是一种六角形蜂巢晶格材料,这种材料表现出超导性,但一直没有人破解它的正确用法。
直到曹原和他的导师Jarillo-Herrero,他们终于在实验中找到了开发这块“新大陆”的方式。他们称之为“魔角”。这只需要把两层石墨烯,旋转到“魔角”(1.1°)叠加,它的超导特性就可以得以显现,就能够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,降低能量损耗。
曹原22岁这一年,他一跃成为了《Nature(自然)》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之一,国外的橄榄枝纷纷朝他抛来,绿卡高薪只需要他一句话。
“我还是要回到祖国的”这一句就堵死了别人的来路。这个天才少年在学有所成之后,选择回到祖国,他回到母校,将自己的研究历程和丰富的经历同校友们分享,而科研成果和经历也随着他回到了祖国。
年轻的曹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钱学森先生的那句话: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有国籍。被誉为“中国航天之父”、“火箭之王”的钱学森先生,在祖国建设最需要他时,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,回到了祖国。
在当今以科技为主导的全球竞争格局下,中国需要更多像曹原一样的高科技人才来助力实现科技强国。而当今中国却面临严重的高端人才流失问题,数十年来,有将近2万多名清华学子去了美国硅谷,每年约有16%的清华拔尖人才被硅谷“吸”走。尤其是天才型的超级人才滞留海外,无疑是国家的一大损失,甚至是国家发展的对手。而像曹原这样一个年少的90后,能够心怀祖国,为国效力,实在难能可贵。曹原,好样的!
让我们一起为如此优秀的90后少年点个赞吧!